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2024欧洲杯开户


美食探店博主yoyo也告诉红餐网,尽管新中式茶馆仍是年轻消费者喜欢去的场所,但相比去年,他也觉得新中式茶馆的热度有所下滑,“相比刚兴起的时候,店里的‘打卡党’少了,喜欢喝茶的才去”。
广州一家新中式茶馆店主胖胖(化名)告诉红餐网,他的门店位于某网红街区,近2年附近就有4、5家新中式茶馆开业,“围炉煮茶”火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在推“围炉煮茶”,但潮流退去后,还能继续经营的只有产品切中顾客需求的店。

各种“新中式”消费品类依然层出不穷,但一批新中式茶馆却已经在悄悄倒闭了……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编辑:王秀清。

去年以来,“新中式茶馆”成为了不少消费者追捧的打卡地,创业者也嗅到其中的商机,纷纷加入这条赛道。

如今回顾这门生意,我们却发现一些新中式茶馆创业者正在“退坑”,新中式茶馆在社交平台上也不复往日风光。

从现象级走红,到创业者撤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新中式茶馆还是一个创业的好赛道吗?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开一天亏一天,

年轻人不爱喝茶了?

今年3月下旬,沈西在四川某四线城市的一个社区内开了一家80平米的新中式茶馆,主打茶套餐,1壶茶 2款小吃,定价56元。包含装修、进货和房租押金在内,沈西在开业前期一共投入了20多万元。

不过,开业以来沈西茶馆的生意一直很惨淡。

“销售额一直很低,有几个月将近20天营业额都是0。”沈西告诉红餐网,很难拓新,附近的消费者来过1、2次之后基本不会再来了。

为了拯救门店业绩,沈西尝试过很多办法,比如请本地短视频网红到店打卡,组织汉服、摄影爱好者到店做活动等,“但通过活动吸引来的客人很难变成回头客。”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沈西粗略算了一下,开业前3个月每月营业额只有几百元,别说收回20多万投资成本,连门店每月的固定支出都无法覆盖,多开一天就多亏一天。今年9月,沈西决定关闭自己一手创立的茶馆。

关闭茶馆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沈西在开茶馆这件事上寄托了浓厚的个人兴趣。

去年下半年,沈西辞职回家乡创业,陆续考察了奶茶店、美容室、文具店等项目,她从社交平台上看到“新中式”消费很火,想把“新中式“和喜欢的茶文化结合起来,开一家茶馆,“这样就能兼顾爱好与工作了”。

茶馆创业最终失败也让沈西陷入思考,“是我不会做生意,还是这门生意本身很难赚钱?”

沈西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社交平台上,和沈西一样已经关店或者正准备关店的新中式茶馆老板还有不少。

小红书博主“小叶爱喝茶”表示,自己的新中式茶馆今年8月开业,3个月后便关闭了。开茶馆的3个月中,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比如“把茶汤装在精美的容器里,然后搭配几款甜品就能让年轻人接受吗”“茶汤能够带来喝茶的层次感吗”“新中式茶馆到底新在哪里”“打卡生意真的做得长久吗”……

反复思索无果,小叶选择将茶馆关闭,计划重新探索一种能够让消费者好好喝茶的茶空间模式。

红餐网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发现,与新中式茶馆创业相关的笔记、短视频中,“避坑”“慎入”等关键词高频出现。

与此同时,新中式茶馆这阵风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减弱。

张舜(化名)是一名生活在杭州的茶文化爱好者,据他介绍,杭州的茶文化底蕴深厚,2年前,杭州某景区内的一家新中式茶馆还很受年轻人欢迎,人均消费百元以上,周末更是一座难求,但今年以来到店消费的顾客明显减少了,这家门店也多次推出团购、打折等促销活动,“风口过去,消费下行,年轻人可能又不爱喝茶了?”

美食探店博主yoyo也告诉红餐网,尽管新中式茶馆仍是年轻消费者喜欢去的场所,但相比去年,他也觉得新中式茶馆的热度有所下滑,“相比刚兴起的时候,店里的‘打卡党’少了,喜欢喝茶的才去”。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站着把钱挣了”不容易

一批创业小白为理想买单

市面上的新中式茶馆这么多,难道都有关店危机吗?其实不然,红餐网观察到有一些新中式茶馆发展得不错。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新中式茶馆在倒下呢?

首先,从经营主体来看,不少倒下的新中式茶馆创业者为餐饮小白或者创业小白,开店想法过于理想化,对商业定位、盈利模式等概念不太清晰。

“近几年有一批年轻的创业者,自身消费眼界和品位很高,把喝茶、与人聊天当成优雅的爱好,而不是一门真正的生意在经营,没有想清楚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回本周期需要多长时间、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是谁等关键问题。”味方餐饮法律顾问团队总经理方丽明表示。

方丽明举例,她曾遇到一位创业者,在某一线城市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新中式茶馆,总投资600多万元,门店面积超200平。店内庭院假山奇石堆叠、流水环绕,可谓一步一景,仅设置了4个包间,“套餐定价约200元/位,这个客单价在周边已经算高了,但无论怎么算,这个定价也无法达到每天的盈亏平衡线。据测算,这样一家店每天至少要卖出30多个套餐,收入7000多元,才能保本。最终,这家店开了2个月就关门大吉。”

沈西也告诉红餐网,她原本以为社区居民的生意好做,客流稳定,但没想到该社区的主力消费客群——家庭消费和老龄消费,都对她的茶馆不感兴趣。“一些老人家问我‘有没有麻将室’,听说没有就走了。”

多位茶馆老板及上游茶供应商也告诉红餐网,目前倒闭的门店多数为个人店主开出的独立茶馆。

其次,部分独立茶馆缺乏核心竞争力,盲目追逐热点,最后只能闭店止损。

市面上一些知名连锁茶馆品牌,往往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茶馆的装修、产品研发上,打造“一店一景”。这些核心竞争力背后指向的是资金、供应链、人才团队等品牌壁垒。

对于独立茶馆而言,随着各式“新中式”门店出现,单纯靠模仿新中式风格、营造氛围感,很难持续经营下去。

广州一家新中式茶馆店主胖胖(化名)告诉红餐网,他的门店位于某网红街区,近2年附近就有4、5家新中式茶馆开业,“围炉煮茶”火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在推“围炉煮茶”,但潮流退去后,还能继续经营的只有产品切中顾客需求的店。

“我们的门店就主打两种产品——茶饮和线香,这两种产品在消费群体方面有一定重叠,能相互促进复购,比如购买了茶包的顾客可以享受买香折扣,我也会给购买线香的顾客推荐燃香时适合喝的茶叶。”胖胖举例。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投入高、翻台低、回本周期长

新中式茶馆“好看不好做”

新中式茶馆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经营难度比不少刚需品类要高得多。

1、主打氛围感,投资成本不低

首先是新中式氛围的营造,需要足够宽敞的门店空间和较高品质的陈设、布景。

茶馆老板钟盛告诉红餐网,以位于某二线城市写字楼商圈的200平米毛坯门店为例,做新中式风格至少需要50万元装修费用,“少于150平面积的店很难做出效果”。

如果是开一家社区店,50平米小店的装修成本虽然可以控制在10万元左右,但后期要不断更新软装陈设来营造新鲜感和氛围感,茶叶和茶具也需要不断上新。

2、有效运营时间少,无法利用外卖平台扩展营收渠道

综合多位新中式茶馆店主的说法以及大众点评信息,一家新中式茶馆每天有效营业时间往往只有6-8小时左右,自午餐时间起到晚上9点。

同时,从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的角度,新中式茶馆的业态比较单一,很难往早餐、夜宵等场景拓展,想要延长营业时间来提升营收很难实现。

此外,茶馆消费讲究茶叶现泡现喝、场景体验和社交功能,这也使得茶馆很难通过外卖渠道售卖套餐,扩展营收。

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3、座位数少、翻台率低

茶馆是一门翻台率很低的生意,顾客点上一壶茶喝一下午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时,由于新中式茶馆注重氛围感营造,大量门店面积需要被用于布景,因此门店的客容量相比餐厅要少得多。

小红书博主“winnie文静”曾投资过一家新中式茶馆,她发帖感叹道,“前期投资较大,但(门店)客容量较低,即使每天满座,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如果翻台率不变,店主需要想办法提升客单价或者复购率,以此提高坪效,否则很难应付如今水涨船高的开店成本。

但考虑到顾客留存,直接提升产品单价的方式并不现实。

于是,不少茶馆采取“茶 餐”的形式提升附加值,比如“围炉煮茶”,便是将下午茶场景引入茶馆。如果按人收取茶位费,普遍价格为20-60元,而如果提供“围炉煮茶”套餐,那么一份包含“茶 茶点/甜品”的套餐,单价能达到100多元。

不过,“茶 餐”也会带来新问题。

“winnie文静”在其笔记中表示,门店开业以来遇到的问题多集中在茶套餐上,很多顾客无法接受120多元的茶套餐,“有人说128元的价格高,给的点心太少,感觉不值这个价。”最后,由于茶套餐引发投诉越来越多,她取消了门店的双人茶套餐。

总的来说,新中式茶馆或许并非伪需求,消费者并不抗拒纯茶和新中式风格的消费场景。不过,作为一项投资门槛相对更高、回本周期长的生意,新中式茶馆的经营难度不小。

对于经营者来说,如何在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并非易事。直白点说,“这条路能走,但很难走”。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2024欧洲杯网投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5日 14:24
下一篇 2023年12月5日 14:25

相关推荐

  • 《面馆发展报告2024》发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品牌加速扩张

    区域面馆品牌崛起,
    赛道进一步细分
    从总体来看,面馆赛道持续细分,区域面馆品牌崛起,品牌发展进程加快。
    1.深耕食材、探索“产品 ”,面馆品牌积极探索差异化之路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面馆品牌积极探索产品创新策略以求脱颖而出,一方面在产品食材上深耕,提升面条、浇头、汤底的价值感。

    2.通过自建或与上游供应合作,面馆品牌进一步夯实供应链
    近年来,诸多面馆品牌积极搭建供应链体系,一些品牌自建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工厂,布局上游种植基地,也有一些品牌在食材和仓储配送方面携手优质的供应链企业。

    3小时前
  • 老乡鸡的里子和面子

    可以说,在营销宣传上老乡鸡非常擅长以小博大,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21年老乡鸡营销费为6391万元,占收入比重仅为1.17%。
    3供应链无法支撑老乡鸡的全国野心
    中式快餐开始大规模扩张是从2019年开始的,在一级市场资金涌入消费品牌后,不少快餐品牌都将千店规模作为发展目标,老乡鸡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老乡鸡而言,在招牌上写的全国经营1000多家门店是其面子,也是其实力的体现,但是公司如何经营好这千家门店,如何在背后做后供应链投入和全国运营管理,则是老乡鸡实实在在要提升的里子。

    商业密码 4小时前
  • 消失的“天价雪糕”

    research“2023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单支冰淇淋或雪糕的可接受价格”调查,中国消费者对冰淇淋单价的接受度普遍在3-15元(不含15元)之间。有消费者称,自己听到某品牌的高价脆筒冰淇淋降价后,兴冲冲地买了一盒。
    可以预判,今年冰淇淋市场将迎来“冷静”的一年,在消费愈加理性的形势下,不管是传统巨头还是行业新贵,都将回归到品牌本身和产品竞争力维度,消费者也会回归理性。

    6小时前
  • 闲鱼“翻脸”nft

    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曾是如鲸探、幻核等数字藏品平台的主要二级市场。
    2021年底,平台开始屏蔽数字藏品相关关键词,各大数字藏品平台也同时声明严禁二级市场炒作。
    除了“不胜其烦”应对交易纠纷,闲鱼对数字藏品的解禁和再次下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敏感反应。其全面下架数字藏品的决定反映了平台在数字藏品业务上的极端谨慎态度,并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明确的监管框架出台之前,平台将避免涉足高风险业务。

    7小时前
  • 揭秘海底捞首家“校园食堂”:9.9元吃面,人均消费约15元

    01.
    海底捞开校园食堂店
    主打粉面、小吃,人均消费15元起
    据红餐网了解,海底捞这家校园食堂店于5月6日正式开业,位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食堂内,与校园食堂常见的窗口类似,不同的是,这个窗口店的面积比较大,大概有60㎡左右,窗口门头上赫然印着海底捞标志性的红白“hi”logo,同时还加上了“校园食堂”的后缀。
    没错,海底捞这家校园食堂店也提供火锅,不过,有学生表示,想要吃上海底捞的火锅,需要提前1天和该店员工预约,并提前预订第二天要吃的菜品。

    商业密码 10小时前
  • 在婚恋社交app,00后“付费加班”

    ”一位交友平台深度用户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而仍在婚恋社交app上交友寻爱的年轻人中,高学历人群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客单价高,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入局,例如青藤之恋。
    但在注册过程中,「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发现,在学历条件中,平台默认了中专及以上学历为高学历,而多位平台用户都表示经常会在平台刷到大专生。
    在双重认证之后,“勇闯”青藤之恋还有第二道槛。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第一代农民工”钟睒睒,仍被谣言困扰

    近日,农夫山泉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自2月25日来针对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的谣言及其真相》,对近期网络上存在的20条相关舆论进行辩驳和辟谣,并明确表示已经启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相关工作。
    本次回应中,对于“钟睒睒创立农夫山泉是针对娃哈哈,恩将仇报,‘农夫与蛇’”的说法,农夫山泉表示,钟睒睒创办农夫山泉完全是临时起意的拍脑袋项目,并不针对任何人或者企业。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焦作首富许刚逝世,500亿钛白粉龙头何去何从?

    得益于销量的增长,龙佰集团各个产品板块的营收在去年均实现增长,但由于受到价格下降的影响,龙佰集团多数产品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0年至2022年期间,龙佰集团的营收同比分别实现24.21%、45.77%、17.25%的增长,但去年龙佰集团的营收增速已降至11%。
    财报显示,去年龙佰集团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6亿元,相较上年减少5.64%,而这其实已是龙佰集团该指标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网红炫富,已无出路

    王红权星偏偏是那种专门以炫耀自己有钱的网红,而选择“炫富”这条路,出事似乎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王红权星,身上没8位数不出门
    王红权星上一次成为网络话题人物,还是因为他用2700万轻松拍下了一枚翡翠摆件。
    炫富,是王红权星等网红获取流量的一个手段,背后并不是单纯的生活分享,而是流量生意。
    所以,王红权星等炫富网红被封可能只是第一波,其它爱炫富的网红们,也该收敛收敛了。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temu求解“不可能三角”:要低价,不要低质

    与商家只需发货至国内仓、平台大包大揽的全托管模式相比,temu半托管的最大区别在于,商家可以自主选择物流仓储服务商,履约方式更灵活。
    temu等跨境电商的崛起,打破了进出口行业“商家-中间商-消费者”的传统交易链条,以“商家-平台-消费者”取而代之。过去两年,temu们开始把重心转向重构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价值关系,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行业潮流所向。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网站地图